万和电气董事长:牵手博世助力品牌国际化输出
发布日期:2017-11-01 浏览次数:
在万和电气(002543)看来,公司最新同欧洲博世集团的合作被视作公司发展史上一大里程碑事件。5月7日,公司披露公告并复牌,宣布与博世集团设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各为50%,拟在储水式电热水器、即热式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多能源水箱领域进行合作。
“这是公司国际化的一大步。”万和电气董事长叶远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一合作如此评价。在他看来,与博世的合作不仅能够填补公司在多能源水箱领域的技术短板,还能吸收太阳能、空气能领域的成熟技术,并融合德国工业4.0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德国品质、万和制造”。同时借助博世的全球渠道和品牌效应,将合资制造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本次与博世合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叶远璋:这次合作是一次双向选择。博世在中国选择了万和,万和在全球选择了博世。从博世的角度来看,博世是欧洲与德国威能并驾齐驱的顶级供暖及热水系统供应商,这几年也一直在中国寻求合适的pg电子游戏app的合作伙伴。万和是中国热水器领域技术最丰富、产品最全面的企业,同时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制造工艺,以及自主研产销的完整链条,很好地契合了博世的需求。
从万和的角度来讲,本次合作能够获得博世在全球知识产权的共享。虽然万和在热水器领域已经通过自主研发积累了非常全面的技术专利,但在多能源水箱领域与欧洲存在差距,而这正是博世的技术强项。
同时,与博世合作能够更好地将合资生产的产品向全球输出,公司自身拥有的1000多项技术专利也将同时向合资公司开放,双方的技术融合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实现“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获得博世的多能源水箱技术,对公司产品线会有哪些具体影响?
叶远璋:多能源水箱在热水系统领域,可以比作人体的心脏,是热水系统中最关键同时也最复杂的技术。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正在起步,但国外早已成熟。领先的水箱技术将从结构上为热水系统带来改变,使热水系统更加高效、节能、便利,同时能够实现多能源智能分配供热。
利用这一技术,公司不仅能增强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有望在国内开拓热水系统的高端市场,例如别墅、高端小区内部的智能供暖、供热水系统。这一系统的价格从1万到几万元不等。除了家用领域,在商用、工业用领域也能满足各种供热需求,有望取得较高的盈利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双方合作的进度如何?
叶远璋: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合资合同》,下一步要等待中国商务部以及欧盟等相关国家针对反垄断方面的调查,公司预期这一调查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调查完成后公司将尽快推进合作的具体事项。
证券时报记者:博世此前在中国也有过合作先例,但并不是特别成功,公司对此如何看待?
叶远璋: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确实会有许多“水土不服”的案例,但我们与之前的合作有本质不同,本次合作采取了本土化的经营措施,而且合资公司的研发中心也将设在中国。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披露,合资公司董事会5名成员中3名由万和电气委派,董事长由万和电气委派,总经理及财务总监也由万和电气提名,这是否意味着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由万和主导?
叶远璋:博世认同我们的经营团队,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万和,合资公司既保留了万和一贯稳健的经营作风,还融入了德国严谨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去年曾与欧洲供热产品制造商unical合作,与本次合作有何区别?
叶远璋:与unical合作相当于公司在国际化上的预热,本次与博世的合作可以被视为公司国际化的一大步。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去年在国内经济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近20%的业绩增长,而不少同行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公司为何能做到逆市增长?
叶远璋:事实上,不仅是去年,万和电气自上市以来在规模和利润上没有一年出现过负增长。这样的成绩,首先是感谢消费者对万和产品的认同。在公司层面,一方面来自于稳健的经营风格,公司这么多年在战略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较大的失误。另一方面,公司在管理能力、运营体系、技术实力、生产工艺、pg电子娱乐平台的售后服务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作出贡献。
证券时报记者:在销售方面,公司去年通过电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76%,成为一大亮点,公司如何看待电商渠道的发展?
叶远璋:电商的发展是消费趋势,公司也积极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渠道。但相比传统渠道,公司亦不能过度依赖大的电商平台,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公司目前正在通过自身线下14000多个网点,将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服务体系全面打通,实现全渠道o2o,借此增强公司对渠道和服务质量的控制力。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在实行机器人、自动化战略,公司也在年报中提到“云制造”、“互联网 ”等新兴概念,公司在这些方面有何布局和进展?
叶远璋: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推进“云制造”战略,投资超过7000万元进行智能装备升级。公司的生产基地是广东省内第一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审的企业,亦获得“广东省样板工厂”荣誉称号,公司今后将不遗余力向数字工厂、智慧工厂迈进。
在“互联网 ”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内部互联互通,管理团队在任何地方可以获得公司任何一处生产基地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指挥调度管理。公司将用一到两年时间打造外部互联互通,即打通经销商、服务商,实现研、产、销、售后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此外,公司也在开展云智能系列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去年公司已实现云智能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推出了基于阿里小智的两款云智能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产品,以及基于京东微联的1款云智能电热水器。除此之外,公司今年将在原有基础上与阿里云智能、京东微联、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合作推出6大系列的18个新品,在“6·18”及“双11”期间全面上市。
“这是公司国际化的一大步。”万和电气董事长叶远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一合作如此评价。在他看来,与博世的合作不仅能够填补公司在多能源水箱领域的技术短板,还能吸收太阳能、空气能领域的成熟技术,并融合德国工业4.0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德国品质、万和制造”。同时借助博世的全球渠道和品牌效应,将合资制造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本次与博世合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叶远璋:这次合作是一次双向选择。博世在中国选择了万和,万和在全球选择了博世。从博世的角度来看,博世是欧洲与德国威能并驾齐驱的顶级供暖及热水系统供应商,这几年也一直在中国寻求合适的pg电子游戏app的合作伙伴。万和是中国热水器领域技术最丰富、产品最全面的企业,同时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制造工艺,以及自主研产销的完整链条,很好地契合了博世的需求。
从万和的角度来讲,本次合作能够获得博世在全球知识产权的共享。虽然万和在热水器领域已经通过自主研发积累了非常全面的技术专利,但在多能源水箱领域与欧洲存在差距,而这正是博世的技术强项。
同时,与博世合作能够更好地将合资生产的产品向全球输出,公司自身拥有的1000多项技术专利也将同时向合资公司开放,双方的技术融合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实现“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获得博世的多能源水箱技术,对公司产品线会有哪些具体影响?
叶远璋:多能源水箱在热水系统领域,可以比作人体的心脏,是热水系统中最关键同时也最复杂的技术。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正在起步,但国外早已成熟。领先的水箱技术将从结构上为热水系统带来改变,使热水系统更加高效、节能、便利,同时能够实现多能源智能分配供热。
利用这一技术,公司不仅能增强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有望在国内开拓热水系统的高端市场,例如别墅、高端小区内部的智能供暖、供热水系统。这一系统的价格从1万到几万元不等。除了家用领域,在商用、工业用领域也能满足各种供热需求,有望取得较高的盈利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双方合作的进度如何?
叶远璋: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合资合同》,下一步要等待中国商务部以及欧盟等相关国家针对反垄断方面的调查,公司预期这一调查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调查完成后公司将尽快推进合作的具体事项。
证券时报记者:博世此前在中国也有过合作先例,但并不是特别成功,公司对此如何看待?
叶远璋: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确实会有许多“水土不服”的案例,但我们与之前的合作有本质不同,本次合作采取了本土化的经营措施,而且合资公司的研发中心也将设在中国。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披露,合资公司董事会5名成员中3名由万和电气委派,董事长由万和电气委派,总经理及财务总监也由万和电气提名,这是否意味着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由万和主导?
叶远璋:博世认同我们的经营团队,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万和,合资公司既保留了万和一贯稳健的经营作风,还融入了德国严谨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去年曾与欧洲供热产品制造商unical合作,与本次合作有何区别?
叶远璋:与unical合作相当于公司在国际化上的预热,本次与博世的合作可以被视为公司国际化的一大步。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去年在国内经济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近20%的业绩增长,而不少同行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公司为何能做到逆市增长?
叶远璋:事实上,不仅是去年,万和电气自上市以来在规模和利润上没有一年出现过负增长。这样的成绩,首先是感谢消费者对万和产品的认同。在公司层面,一方面来自于稳健的经营风格,公司这么多年在战略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较大的失误。另一方面,公司在管理能力、运营体系、技术实力、生产工艺、pg电子娱乐平台的售后服务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作出贡献。
证券时报记者:在销售方面,公司去年通过电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76%,成为一大亮点,公司如何看待电商渠道的发展?
叶远璋:电商的发展是消费趋势,公司也积极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渠道。但相比传统渠道,公司亦不能过度依赖大的电商平台,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公司目前正在通过自身线下14000多个网点,将上游供应链和下游销售服务体系全面打通,实现全渠道o2o,借此增强公司对渠道和服务质量的控制力。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在实行机器人、自动化战略,公司也在年报中提到“云制造”、“互联网 ”等新兴概念,公司在这些方面有何布局和进展?
叶远璋: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推进“云制造”战略,投资超过7000万元进行智能装备升级。公司的生产基地是广东省内第一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审的企业,亦获得“广东省样板工厂”荣誉称号,公司今后将不遗余力向数字工厂、智慧工厂迈进。
在“互联网 ”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内部互联互通,管理团队在任何地方可以获得公司任何一处生产基地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指挥调度管理。公司将用一到两年时间打造外部互联互通,即打通经销商、服务商,实现研、产、销、售后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此外,公司也在开展云智能系列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去年公司已实现云智能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推出了基于阿里小智的两款云智能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产品,以及基于京东微联的1款云智能电热水器。除此之外,公司今年将在原有基础上与阿里云智能、京东微联、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合作推出6大系列的18个新品,在“6·18”及“双11”期间全面上市。